“以前總覺得養老院是‘關著門’的,現在才知道這里比家里還熱鬧!”近日,家住陜西省漢中市七里街道的宋春芳,參觀完七里萬福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后,對養老機構的印象徹底改觀。該中心通過“社區兒女服務站”“社區金融服務站”“相親爸媽幫”等舉措踐行“開門辦院”理念,推動養老服務深度融入社區生活。
科技守護筑牢安全線
“您昨晚睡得不錯,心率和呼吸都很平穩。”一大早,“社區兒女服務站”專員劉小紅便帶著智能睡眠監測報告,來到獨居老人徐阿姨家。
為破解獨居、高齡老人的安全照護難題,七里萬福綜合養老服務中心為轄區182位老人配備了非接觸式智能睡眠監測儀,依托毫米波傳感技術實時記錄心率、呼吸頻率、體動等數據。一旦發現老人有長時間靜止、心率驟升等異常,系統會立即向子女和中心推送預警信息,工作人員隨即進行電話核實或上門查看。
70多歲的獨居老人李維平因夜間呼吸異常觸發紅色預警,專員及時聯系120送醫,避免了意外發生。“子女在外地工作,有了這個‘電子管家’,他們放心,我住著也踏實。”李叔叔說。除了安全監測外,專員每周至少兩次上門探訪,陪老人聊天、整理家務、代買物資。
此外,中心聯合社區食堂推出“暖心餐”服務,每天準時將兩葷一素一湯的低鹽低脂餐送到行動不便老人家中,還能為糖尿病、高血壓老人提供定制餐。
△七里萬福綜合養老服務中心服務場景
資源聯動拓寬服務面
“請問用手機銀行怎么查養老金余額?”在中心開設的“社區金融服務站”,漢中農商銀行工作人員正耐心教老人操作手機。
針對老年人使用智能金融工具的困難,服務站提供“一對一”指導,協助辦理養老金領取、水電費代扣等業務,還定期開展“反詐小劇場”,通過情景模擬講解保健品詐騙、虛假投資等常見騙局,幫老人守住“錢袋子”。自2024年11月運營以來,“社區金融服務站”已服務老人680人次,成功攔截3起可疑轉賬。
中心與漢中腦安康復醫院合作,每周組織健康義診,每月舉辦高血壓管理、防跌倒等主題講座,為老人建立健康檔案。
多彩活動溫暖夕陽紅
“來,大家跟我一起做手指操!”上午10點,中心的日間托老區一片熱鬧。18位老人正跟著工作人員古小英做康復訓練,旁邊的手工室里,幾位老人在學編織。日間托老服務從早上8:30持續到17:30,提供三餐、康復活動、文化娛樂等服務。“這里有伴兒玩,還能學新東西。”74歲的梁爺爺說。
更讓人暖心的是中心推出的“相親爸媽幫”服務。針對老人關心子女婚戀的需求,建立“子女婚戀檔案庫”,由父母代為登記信息,通過家長間的溝通匹配為子女牽線搭橋。目前,中心已登記120名子女信息,成功促成9對確立戀愛關系。“在這兒認識了不少家長,聊著聊著就幫孩子找到了合適的對象。”參與活動的劉阿姨笑著說。
常態開放架起信任橋
中心不僅歡迎社區居民隨時參觀,還定期邀請老人家屬、媒體記者參與“開放日”活動,現場體驗智能監測設備、試吃老年餐、觀摩康復課程。
“‘開門辦院’不是簡單地打開院門,而是要打破養老服務機構與社會之間的‘圍墻’。”中心負責人朱麗瑞表示,未來將進一步拓展智能監測的健康分析功能,增加日間托老的康復項目,讓更多老人感受到“院里院外都是家”的溫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