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月十五月正圓
中秋月餅香又甜
又是一年中秋時
中秋節除了我們熟知的賞月、吃月餅,
還有哪些傳統習俗呢?
中秋節,又稱祭月節、
秋節、仲秋節、拜月節、
月娘節、月亮節、團圓節等,
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。
中秋節的由來 農歷八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,中秋節與春節、清明節、端午節并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。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,所以被稱為中秋。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,更明亮,所以又叫做“月夕”“八月節”。此夜,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,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。遠在他鄉的游子,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。所以,中秋又稱“團圓節”。
中秋節的習俗
燃燈
中秋這天,民間會有燃燈助月色的習俗。中秋夜,把做好的燈點上蠟燭,系在竹竿上,高高的樹在屋檐或露臺上,俗稱“樹中秋”或“豎中秋”,同時也寄托著人們美好的祝福。
猜燈謎
中秋月圓夜在公共場所掛著許多燈籠,人們都聚集在一起,猜燈籠身上寫的謎語。燈謎,是我國民間文學的一種藝術形式,是人們在長期勞動實踐中的智慧和結晶,它源于生活,用于生活,也是人們喜聞樂見的一種智力活動游戲。使人在增長知識,啟迪智慧的同時,又獲得美妙的享受。
吃月餅
中秋節賞月和吃月餅是中國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,俗話說:“八月十五月正圓,中秋月餅香又甜”。古時候一開始僅是一種點心食品。到后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,寓意家人團圓,寄托思念。同時,月餅也是中秋時節朋友間用來聯絡感情的重要禮物。
賞桂花
中秋習俗之一是賞桂花。人們在中秋時賞桂花,感受桂花的芳香,歡聚一堂,共度佳節。桂花象征著美麗和清香,能夠給人帶來愉悅和舒適的感覺。桂花有“九里香”之譽,是我國人民十分喜愛的一種傳統名貴花木。因為桂花寄托著人們對甜蜜生活的追求和贊美。
賞月
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十分流行,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,到宋代,中秋賞月之風更盛,直到今天,一家人圍坐在一起,欣賞皓月當空的美景,仍是中秋佳節必不可少的活動之一。
月滿桂花香
中秋明月分外圓,千家萬戶共團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