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城市發展的“進度條”不斷刷新,中山街辦事處以中央環保督察為契機,聚焦群眾“呼吸之困”“噪音之擾”,以雷霆之勢破解環境治理難題,用實際行動交出一份亮眼的生態答卷。
油煙整治“組合拳”:吹散“煙火氣”里的污染陰霾。
中山街辦事處聯合多部門組建專項攻堅隊,打出“查、改、罰”組合拳。對全轄區200余家餐飲單位開展“拉網式”排查,建立“一店一檔”動態管理臺賬;針對排查出的問題,實行實行“一對一”幫扶指導,對未安裝油煙凈化設施的單位,下達限期整改通知書,明確整改要求和時限;對已安裝但運行不規范的,安排專業人員上門指導,督促定期清洗維護;對整改不力或拒不整改的,依法依規嚴肅查處。
噪音治理“協奏曲”:奏響城市寧靜“新樂章”。
廣場舞音樂、商家促銷喇叭、工地施工轟鳴……這些噪音曾是居民投訴的“高頻詞”,為破解這一難題,中山街辦事處打出“宣傳+疏導+嚴管”組合拳。一方面,通過社區宣講、發放倡議書等形式,開展“靜音行動”宣傳活動20余場,提升居民和商戶的環保意識;另一方面,科學劃定廣場舞活動區域,并引導活動團隊簽訂《文明健身公約》。針對商業促銷,實行“靜音承諾制”,要求商戶在規定時段內規范使用音響設備;對施工工地,嚴格執行“錯峰施工”制度,禁止夜間及午休時段進行高噪音作業。今年以來,累計查處噪音擾民案件23起,下達整改通知書15份,轄區噪音投訴量同比下降65%。
民生關切“速辦單”:架起群眾連心“彩虹橋”。
除了油煙和噪音,中山街辦事處還建立了“接訴即辦”工作機制,對群眾反映的各類環境問題實行“臺賬管理、限時辦結、回訪銷號”閉環處理,對群眾反映的問題,第一時間組織人員現場核查,制定解決方案,明確責任人和整改期限,做到快速響應、高效處置。在老舊小區改造中,針對居民反映的垃圾清運不及時問題,辦事處協調物業增設分類垃圾桶120個,優化清運路線,將垃圾滯留時間從平均8小時縮短至2小時。在整治過程中,辦事處始終堅持“開門搞環?!?,通過線上問卷、線下座談等方式,廣泛收集群眾意見建議49條,整改落實率達100%。
從“問題清單”到“幸福賬單”,中山街的環境蝶變,是中央環保督察成效的生動縮影。未來,中山街辦事處將持續鞏固整治成果,健全長效管理機制,持續鞏固環境整治成果,不斷提升環境治理能力和水平,為居民打造更加優美、舒適、宜居的生活環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