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們這兒老舊小區多,事情雜,但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!”漢臺區漢中路街道西大街社區副主任熊海裕一邊整理著手中臺賬,一邊說。
西大街社區有49個小區,其中38個是老舊小區,物業管理薄弱,設施老化等問題頻發。面對“成堆難題”,西大街社區不等不靠,主動服務,通過細膩入微的服務,讓轄區居民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幸福。
今年2月,郵政家屬院一號樓下水管道突然堵塞,“管道堵了,化糞池眼看就要溢出來,大家都很著急?!本W格員在日常巡查中發現問題后,社區第一時間聯系專業人員現場勘查,確定是因管道年久失修所致。
更換管道需要籌集資金,沒有物業公司牽頭,社區就主動在居民群里發起意見征集?!按蠹叶纪?,也愿意出錢,社區幫我們跑手續、找工人,我們放心?!本用癫癜⒁陶f,在社區的牽頭協調下,從籌款到施工完成,不到一個月,這件“堵心事”就徹底解決。
這樣的事情在西大街社區并非個例。沒有物業公司服務的老舊小區,往往依靠居民自治和社區介入才能正常運轉,黨員的帶頭作用尤為關鍵。西苑小區的“雙報到”黨員馮老師,就是社區挖掘出的“能干人”。當社區因找不到合適人選牽頭組建物管會而發愁時,他站了出來?!罢f實話,真的不容易。白天上班,晚上還要忙小區的事,可馮老師從沒抱怨,帶著大家清理垃圾、協調綠化、推進改造,硬是把一個臟亂差的小區變得整潔有序?!?西大街社區黨總支副書記陳群感慨地說。
“我們社區雖然不是群眾最多的社區,但老年人口數量大,服務管理一點也不敢馬虎?!毙芎=榻B,每天社區的7名專職網格員,都會穿梭在樓巷之間,進行信息采集、隱患排查,發現居民有什么需求,都盡力在第一時間解決。
為了更好滿足居民多元化需求,社區還聯合衛生服務中心、派出所、商戶等,開展健康講座、法律咨詢、公益電影等活動,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的服務。社區居民張大爺因肢體殘疾行動困難,社區不僅提供上門年審服務,還為他申請了無障礙改造?!拔覀冞@老人腿腳不便,高齡補貼年審都是志愿者上門辦的,真的很不錯!”提起社區的志愿服務,張大爺滿是感慨。
一件件社區“微服務”,像細密的針腳,把溫暖縫進了西大街社區的每一個角落,讓這里充滿歡聲笑語,鄰里間有了更多的溫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