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以“科技賦能生態保護”為核心目標的漢臺區數字秦嶺(林山長制)智慧監管平臺項目,歷經半年緊張建設,成功建成并順利通過驗收。該平臺的正式落地,為秦嶺南麓生態保護裝上了精準高效的“智慧大腦”,標志著我區生態監管邁入數字化新階段。
據了解,該智慧監管平臺整合五大關鍵組件,構建起全方位生態監測網絡:包括1套野外森林防火預警系統,可實時捕捉火情隱患;21套全域覆蓋的卡口監控設備,實現重點區域全天候可視;35臺巡查終端,為一線巡護人員配備“移動哨所”;1套無人機動態監測系統,彌補地形復雜區域監測盲區;1個集成調度功能的數字監管大屏,打造生態管理“指揮中樞”。
依托這套智慧系統,我區21萬余畝重點公益林區實現全方位監管——從漢江濕地的生態監管,到秦嶺區域天然林資源的保護,從自然保護地動態管理,到森林災害情況的實時監測,重點監管點位均接入智慧監管網絡,有效改善了過去“看得見卻去不了、管得到卻看不見”的生態保護癥結。
“過去守護秦嶺生態,主要依賴巡護員徒步巡查和定點值守的‘人海戰術’??闪謪^面積廣、地形復雜,難免存在盲區?!蔽溧l林場場長田利軍深有感觸地說,“現在有了這個平臺,重點區域動態實時可見。系統能自動識別火災隱患、野生動物異?;顒拥惹闆r并觸發預警,指揮中心在數字大屏上就能直接調度附近巡護力量,不用再靠‘人跑嘴傳’?!绨l現、早處置’終于從口號變成了現實?!?/p>
今年以來,全區累計開展巡林900余次,利用無人機開展各類演練12場,涵蓋森林防火、野生動物保護等多個領域;實施無人機飛行監測5次。數字監管平臺的搭建,不僅填補了漢臺區森林資源保護在數字化、信息化方面的技術空白,實現了從傳統人工巡護向“態勢感知—監測預警—指揮調度—決策分析”一體化智慧監管模式的跨越。
“我們將結合森林資源管護實際,持續優化平臺功能,深入開發退化林監測、生態修復需求分析、陸生野生動物棲息地與遷徙通道統計等模塊,讓‘數字秦嶺’不僅能‘守綠’,更能助力‘增綠’‘活綠’,讓漢臺的山更青、水更綠、生態更宜居?!眳^林業局黨組書記、局長張曉玲表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