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正值“七下八上”防汛關鍵期,在褒河龍江段,村級河長鄭貴安正帶領巡查小組對負責河段進行日常巡查。鄭貴安介紹:“我們加密了臨水區域巡查頻次,所有低洼易澇點都安裝了智能水位監測設備,并安排執法力量24小時值守。”這樣的防汛場景,正是我區以“河長制”為抓手,全力筑牢安全防線的生動實踐。
全區構建“三級聯動”護河體系,以234名區、鎮、村三級河湖長為核心,壓實區、鎮、村、組“四級”防汛責任,形成了縱向到底、橫向到邊的責任網絡,實現了防汛工作的無縫銜接和高效運轉。同時,以河湖“清四亂”專項行動為抓手,規范河道秩序,徹底解決河道內亂占、亂采、亂堆、亂建等突出問題,進一步提升河道管理效能。為全面提升城市排澇能力,積極開展清淤、疏通城區排水管網、檢修維護排洪渠閘門及抽排水泵等工作,并完成立交橋泵站改造和積水治理工程,有效保障重點防洪工程安全度汛。
聚焦“一江、一河、一城區”防汛重點,建立健全分片分段到點的防汛風險防控責任體系。對漢江、褒河53.67公里堤防等防汛重點風險點位逐一落實行政包保責任人、管理責任人、巡查避險責任人。同時,研判確定“三必撤”涉險群眾353戶728人,逐戶落實鎮村監護人、網格化管理員、鄰里幫扶人。積極開展常態化撤離、常態化下沉、常態化巡控,優化完善防汛風險隱患“排查、管控、治理、提升”全周期閉環管理機制,累計排查整治洪澇地質災害隱患59處、地下場所風險隱患47處,完成黃家塘立交橋泵站改造、70公里排水管網清淤及西新街積水治理工程,有效提升城市防洪排澇能力。
堅持“寧可備而無汛,不可汛而無備”的原則,全面提升應急能力。建立健全褒河、漢江流域上下游信息共享機制,確保漢江漢臺段水位漲水等預警信息直達基層。組織開展防汛演練102場次,參與人數達8861人,儲備防汛救災物資1441萬件、價值615萬元,組建救援隊伍264支4876人。通過開展全區汛期群眾安全教育專項行動,舉辦臨災監測預警與應急響應聯動專項培訓,有效提升干部群眾防災意識和應急處置水平,為安全度汛提供堅實保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