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月的漢臺區宗營鎮楊家山村,秋意正濃。新修的旅游環線蜿蜒山間,兩旁的柑橘樹上掛滿金黃果實。幾棟由閑置老房改造的精品民宿悄然矗立,管家張小鳳正里外忙碌,迎接即將到來的客人。
“以前村里窮,年輕人都往外跑;現在產業旺,游客來了都想多住兩三天!”站在即將投用的二期民宿旁,村黨支部書記楊超笑著對記者說。
從昔日的窘迫到如今的興旺,楊家山村的蛻變,源于一場跨越十余年的“留人”行動。
留“主心骨”:從“單打獨斗”到“建強堡壘”
楊家山村的轉折,要從2008年說起。那一年,退伍軍人楊超被鄉親們的信任留了下來,擔任村主任??僧敃r的楊家山,集體經濟薄弱,村民們對發展沒信心,楊超空有干勁,卻常常感到“勢單力薄”,工作推進舉步維艱。
2019年,在上級黨組織的支持下,楊家山村著力加強班子建設。楊超“一肩挑”,成為村黨支部書記。同為退役軍人、作風扎實的楊應杰,被任命為村黨支部副書記,成為楊超的得力助手。兩名返鄉大學生楊寧、張鵬輝也被吸納進村兩委,為班子注入青春活力。
“班子強不強,關鍵看頭羊。楊超書記有闖勁,大家服他。我的任務就是把支部的各項工作抓實,和他打好配合?!睏顟苷f。
這支融合了軍人堅韌與青年智慧的隊伍,沒有坐在辦公室里“等靠要”,而是揣著筆記本走村入戶,開院壩會、拉家常,把黨的政策掰開揉碎講給村民聽,也把大家的期盼記在心里。
漸漸地,村民們的態度從“觀望”變成“支持”,發展的合力一點點聚了起來,楊家山村的發展終于駛上“快車道”。
留“村里人”:從“外出謀生”到“歸巢創業”
“以前村里沒產業,年輕人不出去打工咋生活?”楊超坦言,楊家山靠近城郊,前些年,為了賺錢、給孩子找好學校,不少村民舉家進城,村子漸漸沒了“煙火氣”??伤睦锴宄喝肆舨涣舻米?,關鍵看產業能不能興起來。
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,村里先從糧油種植起步,2013年又連片種起1400畝柑橘園和500畝核桃,還清了80多萬元外債。2019年,為保護秦嶺生態、實現長遠發展,村里“轉身”搞起鄉村旅游,打造觀光環線和精品民宿,家門口的就業崗位一下子多了起來。
“現在每月有穩定收入,走路就能上下班,老人孩子都能顧上,比在外漂泊強多了?!贝迕駨埿▲P以前常年在外打工,如今成了民宿管家,提起現在的生活,臉上滿是笑意。
更可喜的是,村里的變化還吸引了能人“歸巢”。在城固縣開飯店的宋晨,每次回鄉都能發現新變化:“游客越來越多,可吃飯的地方少,這就是機會!”看到村干部帶頭干出了樣子,他果斷回村,把自家房子改造成特色餐廳?!艾F在回來,不僅是為了生活,更是奔著村里的好前景,想為家鄉發展添把火!”宋晨說。
留“遠方客”:從“半日打卡”到“深度旅居”
“讓村民留下來是基礎,讓游客愿意住下來,才是鄉村旅游的‘長久計’?!睏畛钢诩泳o內裝的二期民宿說,和一期不同,這里不再是改造老房,而是全新建設,除了客房,還配套了咖啡館、親子書屋、特色餐廳。
“打造了更多能‘留住人’的細節,讓游客來了不想走、走了還想來?!彼f,二期民宿也是樣板,現在已有好幾戶村民打算跟著學,用自家庭院搞餐飲、做民宿。
如今的楊家山村,村民增收有門路,游客來了有玩頭。去年,村集體經濟收入50萬元,累計向村民分紅41萬元。
正午的陽光灑在村里的觀光平臺上,遠眺山間,游客與村民笑聲交織,民宿與果樹相映成趣。這個曾經的貧困村,正用一場生動的“留人”實踐,在鄉村振興的畫卷上,寫下屬于自己的精彩篇章。
記者手記
在楊家山村采訪,記者深刻體會到,“留人”的關鍵在于創造價值、提供希望。一個堅強的黨支部成為凝聚人心的“主心骨”,興旺的產業為村民鋪就致富路,獨特的鄉村魅力則吸引著遠方的客人。當組織、村民與游客在這片土地上各得其所并相互成就,鄉村振興便獲得了最堅實的根基與最持久的動力。楊家山村的實踐表明,激發內生動力,“留人”方能留住未來。楊家山村的“留人”故事,篇章正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