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記者 葉亞楠 劉鑫)華燈初上,漢臺區銀灘路的火鍋店里熱氣蒸騰,歡聲笑語;中午時分,社區食堂飄出陣陣飯香,老人們圍坐用餐;夜幕降臨,夜市攤主們忙碌的身影與整潔的街道相映成趣……這一幅幅生動的市井畫卷,正是漢臺區創新城市治理的生動寫照。
近年來,漢臺區以“繡花功夫”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,通過打造特色街區、推行柔性執法、優化便民服務等舉措,探索出一條既保留城市“煙火氣”又提升治理效能的新路徑。在漢臺,傳統與現代交融,活力與秩序并存,市民的獲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持續增強。
特色街區讓城市“煙火氣”更旺
“下班后約幾個朋友涮火鍋,一天的疲憊就煙消云散了?!痹凇般y灘路串串一條街”,市民劉先生和朋友們圍坐一桌,享受著美食帶來的快樂。
“銀灘路串串一條街”特色街區位于中山街街道建國社區,擁有商戶198家,80%都是串串火鍋店,是漢臺區最具煙火氣的地方之一。該街區在保留原有特色的基礎上,通過彩繪墻面、設置特色地標、實施綠化亮化工程等“微改造”,讓傳統餐飲街區煥發新生。
目前,漢臺區已建成以“花+”業態為主的七小里?花市集、以企業孵化為主的西郊記憶文化產業園等6條各具特色的街區,帶動200余家新商業入駐,為游客提供了多元化的消費場景,增添了中心城區的旅游資源。
2024年,漢臺區成功入選“全國市轄區旅游綜合實力百強區”,這些特色街區不僅成為市民休閑的好去處,更成為展示城市形象的新名片。
柔性執法“煙火氣”下的溫情守護
“現在有了固定攤位和凈化設備,再也不用和城管‘躲貓貓’了!”在前進路夜市,攤主王超一邊忙著烤苕皮,一邊笑著說。他的攤位前,嶄新的油煙凈化裝置格外醒目。
王超的經歷是漢臺區北關街道推行“柔性執法+商戶自治”的一個縮影。該街道通過實地調研,在不影響交通和市容的區域設立“定時定點經營專區”,將流動攤販規范安置。目前,已有375戶商戶像王超一樣實現了“安家落戶”。
“我們改變了過去‘一刀切’的管理方式,而是通過座談會、培訓會等形式,與商戶共商解決方案?!北标P街道綜合行政執法隊隊長曹路告訴筆者,今年以來,已開展燃氣安全、食品安全等專項培訓4期,商戶滿意度顯著提升。
此外,商戶們還自發組建了“前進路夜市自治群”,45家商戶通過手機實現問題快速響應,4個自治小組輪流擔任“衛生監督員”,形成“自查-整改-互評”的良性循環。
家門口的“煙火氣”情暖人心
清晨的益漢路,老式縫紉機的“噠噠”聲與早餐鋪的炊煙交織,喚醒了沉睡的城市。攤主杜秀萍正專注地踩著縫紉機,“這里不收攤位費,時間自由,一干就是24年?!彼秊榻址恍薷难澞_的手藝,已成為街角最溫暖的風景。
同樣暖心的場景也出現在北關街道清水灣小區食堂,87歲的付老師端著剛打好的飯菜笑著說:“三塊的素菜、五塊的葷菜,比自家做飯還實惠!”
這個500平方米的社區食堂可容納150人就餐,夏季還免費供應綠豆湯,有效解決了小區老年人“吃飯難”問題。
此外,漢臺區在全市率先推出示范性老年人助餐點,通過“政府補貼+企業讓利+個人承擔”模式,建成20個示范性老年助餐點,第二批即將投入使用,65歲以上的老年人憑身份證即可享受優惠。
“我們聯合街道、社區和優質餐飲企業,科學選址布局,確保老年人在家門口就能吃上實惠可口的飯菜?!睗h臺區民政局黨組成員林春花告訴筆者,這一惠民舉措既保障了餐飲質量,又減輕了老人經濟負擔,讓老年助餐服務更可持續。
一項項便民舉措溫暖了千家萬戶,讓家門口的“煙火氣”更濃。目前,全區已建成15個便民生活圈,覆蓋39個社區24萬居民。通過完善早餐供應、引入托育機構、升級養老設施、組建志愿服務隊伍等舉措,實現了“小需求不出社區,大服務不超一刻鐘”的目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