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26日上午,10余名區人大代表和區政府相關部門負責人齊聚區人大常委會機關“代表之家”,圍繞“我為‘十五五’規劃獻良策”主題深入座談交流,共同為我區“十五五”規劃編制謀思路、獻良策,助力全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。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杜海出席,區人大常委會辦公室、代表工委負責人參加。
座談會上,區發改局首先介紹了全區“十五五”規劃編制基本情況,從規劃編制的時代背景、總體定位、前期調研成果及當前征求意見、修改完善、形成初稿等方面,重點解讀了規劃框架中“高質量發展”“民生保障”“城鄉協同”等核心板塊,明確“開門編規劃、問計于群眾”的編制思路,為后續交流奠定基礎。隨后,區經貿局、區教體局、區民政局、區交通運輸局、區農業農村局、區商務局、區衛健局結合各自職責分別提出優化產業布局、整合教育資源、推進產教融合、培育賽事經濟、商貿業態創新、產業轉型賦能、養老服務提質、交通路網升級、特色農業發展、農村人居環境提升、優質醫療資源引進、康養項目建設等規劃方向,并分享了與規劃編制銜接的工作重點。
人大代表建言環節氣氛熱烈,亢西、陳鋒、陳海濤、朱峰、潘正宏、付紅利等代表分別圍繞關注的行業領域提出意見建議。針對轄區人口發展,建議出臺“組合式政策”,參考階梯式育兒補貼模式,對生育家庭給予補貼,并擴大普惠托育供給,同時出臺住房、就業等優惠政策吸引外來人口,筑牢我區人口紅利基礎;圍繞漢文化旅游,代表提議深挖資源內涵,打造漢服體驗、非遺工坊等沉浸式項目,完善景區標識、休閑配套,辦好漢文化旅游節,推動“文旅+研學”深度融合;談及教育發展,代表建議要主動對接陜西理工大學的優質教育資源,結合人口變化趨勢優化校點布局,重點推進老城區學校改造,并將漢文化融入課程體系,實現文化育人;圍繞城鄉融合發展,代表提出要持續加大基礎設施與農村路網投入,以數字技術賦能特色農業,推動農文旅多業態協同發展;在對規劃編制的整體工作上,代表建議應先開展全域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底數普查,部門之間加強協作聯動,優先破解已存在的存量短板,避免規劃“懸空”。座談會現場共收集意見建議10余條,既有對發展痛點的精準把握,也有對未來需求的前瞻性思考。
會議強調,“十五五”規劃是引領區域未來發展的“施工圖”,編制工作必須錨定群眾期盼、立足發展實際。常委會辦公室和區發改局要認真梳理和合理吸納代表建議,將“民意訴求”轉化為規劃中的“民生舉措”;人大代表要發揮密切聯系群眾的“橋梁紐帶”作用,持續深入開展調研,積極為全區“十五五”規劃提供多元視角和有效參考,推動規劃更貼合漢臺實際、順應群眾期盼;相關部門單位要以此次活動為契機,形成“部門聯動、代表參與、群眾支持”的工作合力,共同編制一份經得起實踐和人民檢驗的高質量規劃,為漢臺區未來五年發展擘畫美好藍圖。